独家 | 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浅谈芬兰教育领跑世界的三大优势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这是
校长派独家策划的
未来教育系列报道 第 6 篇
注:全文长23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图片源自搜狗)
编者按
芬兰,这个曾经在二战中饱受战火蹂躏的北欧国家,为什么能在战后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实现了国家的崛起。今天的芬兰又是凭借怎样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典范?
芬兰的教育理念看似平常,但其背后却有强大的意识在推动,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学校本身,对教育都秉承着严谨求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近日,芬中教育协会执行副主席、课程与质量评估专家李栋先生在《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会议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用自己生动鲜活的讲演,跟我们一同分享了芬兰这个教育强国独特的教育方式。
人物简介
李栋 芬中教育协会执行副主席、秘书长
“少即是多”的教育理念激发教育活力
芬兰第一个教育优势体现在教育效率方面。
在中小学,相对其它发达国家,政府投入的经费并不多,学生的上课时间也同样很少,但学习效果却没有因此而降低。这种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是芬兰“少即是多”的教育哲学体现。
这里减“少”的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增加的却是学生们用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教育活力的时间。
不过别以为秉承着这一理念,老师的工作就会很轻松。
在芬兰,教师的教学时间虽然短,但是备课时间很长。同时,需要具有很强的自我开发和科研能力。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备课,精心设计课程。还需具备“全科素养”。
所以,全科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期间,准教师们需要学习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每一门科目,成为“通才”,每学期都有入校实习的实践培训。
为了培养教师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教师需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自己动手编织手套、制作盒子等等。
芬兰的教师拥有很强的自主性,除教材与课程大纲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每堂课具体的授课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掌握。定期的教师培训也为其个人的职业成长提供条件,所以,芬兰的教师很少有职业倦怠感。
他们善于给予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保证,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
职业教育打造“匠心”
芬兰成为教育强国的第二大优势是强大的职业教育。
芬兰有一家只有130多人的工厂,它与旁边的职业学校紧密合作。这些员工中每年大约60名是在这里实习的学生。该厂只生产“阀门”这样一种简单的产品。
但就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工厂生产出的产品,却因为精益求精的品质,被诸如中国很多大型管网、欧洲石油管道等世界很多重要的建筑和工程所使用,是业内的隐形冠军。
这样一个产品神话的创造依赖于芬兰的“工匠精神”,而匠心的打造离不开芬兰体系化的职业教育。
芬兰的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类型,大学也相应划分为综合性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科学大学)。每年报考两类高中的人数比例相当,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甚至达到了50%。
高中开始,各学校各具特色,有些商科特色的学校便允许并鼓励学生尝试创办公司,学校可以帮助注册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
而且,芬兰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并没有硬性的界线,有较为灵活的转换通道。比如,一个学生在接受职业大学教育后如果想考硕士,他可以随时转到综合性大学继续接受非职业教育。
大数据支撑,全民聚力做教育
芬兰教育的第三大优势是,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参与。
芬兰每年约有6万新生儿,每个孩子都被视为国家的财富。所以,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芬兰在制定新的国家课程过程中,社会各界都会高度参与其中。除教育相关单位外,各行各业的相关代表,工会组织等等都参与其中。
在近20年来,芬兰已经开始将职业统计纳入国家的数据统计范畴,比如在未来的5至10年间,将有多少教师、厨师、汽车修理工等岗位出现用人需求,各行业的失业就业人数等都在国家的整体统计之内。
高等教育及相关培训单位在设置专业时会参考社会需求,有效避免结构性失业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支撑,整个社会的动态需求是清晰明了的,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良性生态系统。
芬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生活
芬兰教育体制已经如此完善,按道理来说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安心享受高品质教育给国家带来的成果。不过精益求精的芬兰人却没有停下对教育的创新和改革的脚步。
芬兰人认为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将是未来10年,乃至20年以后的国家建设者,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我们要具备长远的眼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应对未来的挑战。
为此,2016年,芬兰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技能、观念、态度和意愿等维度提出了“思考与学会学习”、“自我管理,照顾他人及生活能力”、“跨文化交流和表达”、“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运用”、“工作与创业能力”和“参与及发展可持续生活”7种横跨能力。
(图片源自搜狗)
芬兰教育除了面向未来之外,也十分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即面向生活的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芬兰注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培养孩子的爱与合作的能力。
落实到学校,就是小组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目的就是发挥每个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而与同学、同事之间的合作,以及未来组建家庭后,与另一半的合作,对于孩子未来能否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起到很大作用。
(图片源自搜狗)
在芬兰,无论男生、女生,都要学习做家务,以及培养动手能力,以独立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女生要学习做木工,接触机械制作,男生则要学习烹饪和织袜子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以达到能够很好照顾自己的目标。
多元识读在芬兰新课改的应用中具体指的是: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或数字化教学)促进学生们从单一模态的交流方式(传统只注重语言的交流)逐渐转向多模态交流方式(即传统文字表达结合现代多媒体环境和科技设备)。
对于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也强调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在学校设置阅读、计算课程和选编教材时,都要求围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一原则。
未来教育系列报道
放眼国际教育、科学教育、STEM教育等领域,为校长借鉴前沿教育理念提供落地经验。
往期精彩文章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learning by doing——芬兰名校长支招中国新课改
第5篇
| 总策划:安 飞
| 作 者:金星宇 郭兆晴
| 来 源: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